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改《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辦法》的決定
國家稅務總局令第51號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改〈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辦法〉的決定》,已經2021年5月11日國家稅務總局2021年度第1次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
2021年6月7日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改《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辦法》的決定
為進一步提高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質量,更好地保護納稅人繳費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國家稅務總局決定對《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辦法》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一條修改為:“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推進稅務機關科學民主決策,強化內部權力制約,優化稅務執法方式,嚴格規范執法行為,推進科學精確執法,保護納稅人繳費人等稅務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制定本辦法。”
二、將第四條修改為:“參與重大稅務案件審理的人員應當嚴格遵守國家保密規定和工作紀律,依法為納稅人繳費人等稅務行政相對人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保密。”
三、將第十一條修改為:“本辦法所稱重大稅務案件包括:
“(一)重大稅務行政處罰案件,具體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稅務局根據本地情況自行制定,報國家稅務總局備案;
“(二)根據《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督辦管理暫行辦法》督辦的案件;
“(三)應監察、司法機關要求出具認定意見的案件;
“(四)擬移送公安機關處理的案件;
“(五)審理委員會成員單位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審理的案件;
“(六)其他需要審理委員會審理的案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不屬于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范圍:
“(一)公安機關已就稅收違法行為立案的;
“(二)公安機關尚未就稅收違法行為立案,但被查對象為走逃(失聯)企業,并且涉嫌犯罪的;
“(三)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四、將第十二條修改為:“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案件經審理委員會審理后,應當將擬處理意見報上一級稅務局審理委員會備案。備案5日后可以作出決定。”
五、將第十四條第二款修改為:“當事人按照法律、法規、規章有關規定要求聽證的,由稽查局組織聽證。”
六、將第十八條第二款修改為:“補充調查、請示上級機關或征求有權機關意見、擬處理意見報上一級稅務局審理委員會備案的時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七、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六條:“審理過程中,稽查局發現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情形的,書面告知審理委員會辦公室。審理委員會辦公室報請審理委員會主任或其授權的副主任批準,可以終止審理。”
八、將第三十七條改為第三十八條,第二款修改為:“需要歸檔的重大稅務案件審理案卷包括稅務稽查報告、稅務稽查審理報告以及有關文書。”
九、將第四十一條改為第四十二條,修改為:“本辦法規定期限的最后一日為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期滿的次日為期限的最后一日;在期限內有連續3日以上法定休假日的,按休假日天數順延。
“本辦法有關‘5日’的規定指工作日,不包括法定休假日。”
十、刪除附件《重大稅務案件審理文書范本》。
此外,對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辦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辦法
(2014年12月2日國家稅務總局令第34號公布,根據2021年6月7日國家稅務總局令第51號修正)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推進稅務機關科學民主決策,強化內部權力制約,優化稅務執法方式,嚴格規范執法行為,推進科學精確執法,保護納稅人繳費人等稅務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省以下各級稅務局開展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重大稅務案件審理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效率的原則,注重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
第四條?參與重大稅務案件審理的人員應當嚴格遵守國家保密規定和工作紀律,依法為納稅人繳費人等稅務行政相對人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保密。
第二章?審理機構和職責
第五條?省以下各級稅務局設立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審理委員會)。
審理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成員單位組成,實行主任負責制。
審理委員會主任由稅務局局長擔任,副主任由稅務局其他領導擔任。審理委員會成員單位包括政策法規、稅政業務、納稅服務、征管科技、大企業稅收管理、稅務稽查、督察內審部門。各級稅務局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加其他與案件審理有關的部門作為成員單位。
第六條?審理委員會履行下列職責:
(一)擬定本機關審理委員會工作規程、議事規則等制度;
(二)審理重大稅務案件;
(三)指導監督下級稅務局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
第七條?審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政策法規部門,辦公室主任由政策法規部門負責人兼任。
第八條審理委員會辦公室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實施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
(二)提出初審意見;
(三)制作審理會議紀要和審理意見書;
(四)辦理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的統計、報告、案卷歸檔;
(五)承擔審理委員會交辦的其他工作。
第九條?審理委員會成員單位根據部門職責參加案件審理,提出審理意見。
稽查局負責提交重大稅務案件證據材料、擬作稅務處理處罰意見、舉行聽證。
稽查局對其提交的案件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準確性負責。
第十條?參與重大稅務案件審理的人員有法律法規規定的回避情形的,應當回避。
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參與人員的回避,由其所在部門的負責人決定;審理委員會成員單位負責人的回避,由審理委員會主任或其授權的副主任決定。
第三章?審理范圍
第十一條?本辦法所稱重大稅務案件包括:
(一)重大稅務行政處罰案件,具體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稅務局根據本地情況自行制定,報國家稅務總局備案;
(二)根據《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督辦管理暫行辦法》督辦的案件;
(三)應監察、司法機關要求出具認定意見的案件;
(四)擬移送公安機關處理的案件;
(五)審理委員會成員單位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審理的案件;
(六)其他需要審理委員會審理的案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不屬于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范圍:
(一)公安機關已就稅收違法行為立案的;
(二)公安機關尚未就稅收違法行為立案,但被查對象為走逃(失聯)企業,并且涉嫌犯罪的;
(三)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條?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案件經審理委員會審理后,應當將擬處理意見報上一級稅務局審理委員會備案。備案5日后可以作出決定。
第十三條?稽查局應當在每季度終了后5日內將稽查案件審理情況備案表送審理委員會辦公室備案。
第四章?提請和受理
第十四條?稽查局應當在內部審理程序終結后5日內,將重大稅務案件提請審理委員會審理。
當事人按照法律、法規、規章有關規定要求聽證的,由稽查局組織聽證。
第十五條?稽查局提請審理委員會審理案件,應當提交以下案件材料:
(一)重大稅務案件審理案卷交接單;
(二)重大稅務案件審理提請書;
(三)稅務稽查報告;
(四)稅務稽查審理報告;
(五)聽證材料;
(六)相關證據材料。
重大稅務案件審理提請書應當寫明擬處理意見,所認定的案件事實應當標明證據指向。
證據材料應當制作證據目錄。
稽查局應當完整移交證據目錄所列全部證據材料,不能當場移交的應當注明存放地點。
第十六條?審理委員會辦公室收到稽查局提請審理的案件材料后,應當在重大稅務案件審理案卷交接單上注明接收部門和收到日期,并由接收人簽名。
對于證據目錄中列舉的不能當場移交的證據材料,必要時,接收人在簽收前可以到證據存放地點現場查驗。
第十七條?審理委員會辦公室收到稽查局提請審理的案件材料后,應當在5日內進行審核。
根據審核結果,審理委員會辦公室提出處理意見,報審理委員會主任或其授權的副主任批準:
(一)提請審理的案件屬于本辦法規定的審理范圍,提交了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材料的,建議受理;
(二)提請審理的案件屬于本辦法規定的審理范圍,但未按照本辦法第十五條的規定提交相關材料的,建議補正材料;
(三)提請審理的案件不屬于本辦法規定的審理范圍的,建議不予受理。